发布时间:2018-03-14 17:35:10
“长沙人说今天3度好冷,山东人笑了:我们这零下3度。北京人也笑了:我们这零下13度。黑龙江人听到哈哈大笑:我们这零下23度。长沙人听完冷笑一声:我说的是室内……室内……”近日,一场大雪夜袭长沙。银装素裹之后,星城气温骤然降至冰点。几乎与此同时,一则段子在这个寒冷的季节迅速火遍了南方各省的贴吧、论坛。南北居民对气温理解的差异看似是这则段子的笑点,但笑声背后,则是由于缺乏有效供暖,身处“冰窖”的南方居民对于室内室外同温处境的无奈。
《下雪了,想去东北避寒吗?》并非戏谑,网上调查显示,有超过20%的网友愿意去气温更低的北方避寒。甚至“北到哪都不要紧,供暖就行”。但更多的网友依然期望,能够早日打破“南北差异”,在长沙就能享受到集中供暖的优越。
新闻解读:从集中供暖到“温暖中国”
郁达夫《沉沦》:“他近来觉得孤冷得可怜。”我想,在这个时节的江南,*能体验这种心境。武汉政协委员邱结平近日也说,他看到《非诚勿扰》节目中一位优秀青年*终放弃了女嘉宾。在这位青年看来,女嘉宾很好,武汉也是一个美丽的地方,但他受不了冬天的寒冷。“虽然是娱乐节目,但我一点都不觉娱乐。”一方面他对这对良缘很惋惜,同时更深感不少优秀人才因为武汉的冷而不愿扎根。该委员建议把供暖纳入“幸福武汉”范畴。
男女嘉宾劳燕分飞,因为爱巢太冷。这个理由看来似乎有点娱乐,不过对于民生来说却很严肃。近年来,每到冬日,南方集中供暖之争都要争得面红耳赤,相关提案也成为两会讨论焦点,但是争来争去,仿佛都是口水战。
表面上看,这场争论有点像职业篮球联赛的南北PK,南方明星队声称要享受北方待遇,北方队则反驳中国能源现状不允许。深层次地看,其实这是一场“左右互搏”的零和游戏。集中供暖之争变成了“小家”之争,而忘记了我们同处于一个“大家”之中,没有战略性的供暖绿色革命,这场能源消耗战没有赢家。
看看北方冬天的灰霾,再测一测空气中的PM2.5,有了温暖却伤了健康,是你我需要的现代生活么?除去污染不说,其惊人的能耗也是不能承受之重。据统计,我国城镇的建筑能耗是气候条件相近发达国家的2~3倍,燃煤锅炉热效率比国际先进水平低约20%。不仅如此,江亿院士说,长江以南目前采暖能耗为每平方米每年6到8度电,折合为两到三公斤标准煤,而北方集中供热地区的采暖能耗达到每平方米每年20公斤标准煤,做得好的也在15公斤左右。在讨论南方供暖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讨论北方供暖自身的痼疾。不先治病,盲目增加营养,也只能吃出个虚胖,百害无一益。
更深一步说,集中供暖问题折射出中国能源困局的结构性问题。北方粗放式的集中供暖无疑付出了巨大的能源和环境代价,而南方过冬基本靠忍,也不利于拉动内需。一边是能耗高、效率低,另一边是疲软的消费。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立了城镇化作为近年的工作重心。集中供暖问题未尝不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如何把“小家”的温暖问题,上升到“国家”的战略,而不是复制落后有害的取暖方式,不仅是“幸福中国”的主题,也是“美丽中国”急切需要解决的难题。从集中供暖到“温暖中国”还需风雪兼程。
微言大义
@h:明成祖为什么迁都?徽班为什么进京?南方举子为什么赶考?国民革命军为什么北伐?国父为什么北上?太祖一个湖南人为什么定都北京?一言以蔽之:暖气!
@元気の男:话说是年南北交战,两军人马是密密麻麻地对峙在淮河两岸,但见那双方军旗上都依稀写着几个金字:那北方的写到“普天之下,莫不包邮”,那南方的写着“北方暖气,宁有种乎!”……
@你连抱歉都说得煽情:人都说武汉是火炉之城,冬天也是极寒之地吖!
@在路上-COLOR:transparent">-Veelin:一直告诉北方人南方比北方冷,可谁都不这么认为。都觉得南方四季如春。
@夏梦桃:供暖吧!才从北方到四川,我的天呀!今天我睡了一天,冷得我莫法起床呀。前些天在兰州外面冷得我双腿像置于冰柜中,但回到屋一片暖暖春光,舒服的感动到想哭!
专家:南方人习惯湿冷 突然供暖可能导致身体不适
网上呼吁南方供暖 专家称不现实
*大争议在能耗
南方供暖时间短,设备建成后使用率低
又到一年中*冷的时候了,北方早已开始集中供暖,而生活在南方的人们,则要用五花八门的方式解决温暖的问题。网络上关于希望南方也采取集中供暖的呼声很高,呼吁各地重视市民的冬季采暖需求。
正当为南方是否集中供暖仍争论不休时,一些南方城市已悄然开始了供暖动作,武汉市就是其中的先行者。
早在2005年开始,武汉启动“冬暖夏凉”工程,并将其纳入“十二五”规划,其目标是到“十二五”末,集中供热制冷覆盖区域达500平方公里,服务人口160万人。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合肥、南京、杭州、扬州、南通等南方城市都已实现部分小区的集中供暖。
“像我们江苏南通已经有很多新小区开始进行集中供暖了,比如南通市的公务员小区采用的是污水源热泵技术进行取暖,而有些高档新建商住楼也采用地源热泵集中供暖。”无锡市建筑研究院设备总工程师沈和荣告诉记者。
“与北方相比,南方供暖时间短,设备建成后使用率低,将造成设备浪费,增加年运行费用。而且对于南方居民而言,已经习惯冬季的湿冷气候,如果突然增加集中供暖,可能导致居民身体的不适应。 ”沈和荣说。
除了每家每户的经济账,南方集中供暖的*大争议是能耗问题。
我国暖通界权威专家、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江亿则认为,目前南方地区集中供暖的尝试并没有进行过严格论证。长江以南有采暖需求的城市,居民采暖以电暖器、热泵空调等为主,目前其采暖能耗为每平方米每年6到8度电,按照发电能耗折合为两到三公斤标准煤,而北方集中供热地区的采暖能耗达到每平方米每年20公斤标准煤,做得好的也在15公斤标准煤左右。
按近年来有采暖呼声的武汉、长沙、重庆、南京、上海等长江沿岸城市住宅面积约为40亿平方米计算,如果每平方米多五公斤标准煤,总额就将增加2000万吨,而我国目前城市建筑运行能耗为5亿吨标准煤,相当于增加了城市建筑总能耗的4%。
长久以来,南方地区居民采取的是采暖设备屋里有人则开,无人则关,而且即使采暖设备运行,屋子里的温度一般也不会像北方集中供暖住宅那样动辄达到20℃。正因此,南方实现了只是北方地区六分之一或七分之一的采暖能耗。
别让南方的孩子继续哆嗦了
每年冬天都是“北方孩子得瑟,南方孩子哆嗦”的季节,主要原因就是北方孩子有暖气,而南方孩子只能“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之所以出现供暖的“南北差异”,主要就在于解放初制定的秦岭淮河供暖划界。但是当时制定这条线是基于经济发展水平的考虑,而非实际需要。没有暖气的南方,比北方更冷,甚至连许多北方人都受不了南方的冬天。一旦出现冰雪天气,南方气温降至零度以下就更让人“伤不起”。这一点,长江以南的武汉、南京、杭州市民恐怕深有体会。2008年冰雪灾害时我就体验过那种比以往更刺骨的冷。
继续按照百年前划定的南北划界线来决定是否供暖显然早已不合时宜。事实上,为南方集中供暖的呼声已有多年,然而每次都是雷声大雨点小,相关提案至今未得到决策层面的认可。反对方的依据主要是能耗巨大,但是这不能成为继续让南方孩子哆嗦的理由。
如何休止供暖线上的“南北之战”
又到一年中*冷的时候了,北方早已开始集中供暖,而生活在南方的人们,则要用五花八门的方式解决温暖的问题。网络上关于希望南方也采取集中供暖的呼声很高,呼吁各地重视市民的冬季采暖需求。“都是南方,湖南和海南能比啊?”这句话引起了很多南方人的共鸣,以一条线来划分采暖区域,让不少生活在秦岭淮河以南省市的居民认为不公平。(2013年1月3日《时代周报》 )
围绕着南方地区是否应该采取集中供暖的争议,各路专家都也都实际论证了供暖之后的利弊关系。然而,对于这样一个关乎地方百姓利益的决策,却无一例外地采取绕开民意诉求,单边论证的方式进行制定。且不说这样的做法是否能够做到完备,但可以肯定的是,无论是制定什么公共政策,那种罔顾民意、闭门造车政策制定,很难说能够切实反映出当下民众的真实想法。
应当说,即使是在我国南方这样一个被某些专家定义为是温暖气候的地区,如果根据“相对湿度每上升一个百分点体感温度下降0.2℃”这样的常识来进行折算,也就是说,南方冬季各月实际体感温度,平均大多数比实际温度低10℃。因此,这样的数据也足以能够更为真实地反映出南方居民所感受到的寒冷要比北方居民更强烈,可遗憾的是,尽管面临这样的现实,一些专家还是动辄拿污染能耗、实施困难等因素来压制南方地区的集中供暖方案,即便是这样的表述不乏现实依据,但他们却回避了个人供暖所更需要的污染能耗的现实。以南方地区的贵州省为例,按目前贵阳居民目前冬季用电量估算,集中供暖后每年冬季至少可节电3亿千瓦时以上,市民也可少付30%以上的取暖费。而在如此比对强烈的数字面前,由一些学者所论证的“南方集体供暖相当于增加了城市建筑总能耗的4%”的数据,似乎也就显得非常渺小了。
作为一个在北方上学多年的学生,笔者在感叹北方集体取暖所带来的便利之外,也能够迫切感受到淮河以南地区冬季所需支付昂贵电费所产生的不利影响,更何况是对于那些没有供暖设施,而采用煤炭取暖所带来的安全隐患的低收入群体来说,他们的境遇似乎更为严峻。然而,那些参与的论证专家或许并不需要为自己的取暖而担忧,但他们却忽视了*起码的一个常识:即不管公共政策的制定,也都应该*低限度兼顾更多人的利益。
退一步来讲,集体供暖的方案,尽管*终还是不适宜大面积在南方地区复制,但也应当因地制宜出诸如“新型热泵空调系统”、“火电厂预热供暖”等其他方案的供暖策略。集中供暖讨论多年所遭致的没有下文,尽管有现实环境政策的制约,但也不等于说就可以因此搁置、无法可施。所以说,那种片面对集中供暖采取否定或者故意搁置的做法,也都是对民众利益的罔顾。不可否认,捍卫供暖红线,还是力推南方集中供暖,固然需要严格意义上的科学论证,但在对待民众的利益方面,似乎更应该权衡出一种更为有效地折衷方案。那些所谓的“集中供暖难度大”的论证,*终页只是一种建立在理论意义的模拟论证,而再多的利弊权衡、纠结弊端,也都不如那种绕开争议所积极探索的供暖举措更符合民众*直接的利益。